桃李之心,春风化雨,一年一度的复旦大学本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圆满落下帷幕。经各院系毕业生推选、网上微信巡展、终审委员会评审等环节,评选出10名“我心目中的好老师”,22名“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提名奖。我实验室朱东来老师获复旦大学2022届本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提名奖。
朱东来,执教20年来,在教学、科研、学工、党政各方面工作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不管做什么,他都时刻牢记人民教师的本色,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工作最核心的位置上,把自己所有的经验和心得都运用到学生教育上来,真正成为了同学们三尺讲台上的传道者,生涯发展中的引路人。
潜心教研,三尺讲台上的传道者
朱东来老师是最早参与建立软件学院的几位老师之一,从无到有设计了软件学院应用方向的课程体系,先后为本科生开设了“程序设计”、“数据结构”、“Web应用基础”等基础课和“管理信息系统”、“卓越软件开发基础”等方向课,收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从一开始他就认识到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出的学生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能力有所不足,为此,他从“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方面入手,力求解决“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科技与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内容”、“课堂理论学习方式和科研就业所需实践能力”这两对突出矛盾,这也让同学们真正爱上了他的课堂。
在课程建设上,他以MIT、CMU等国际一流计算机院系课程为对标,长期跟踪这些高校相关课程建设情况,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各方面予以参考借鉴,努力让国内的学生也能获得与这些国际一流高校相当的教学水平。相关教学成果曾多次发表在《计算机教育》上,还曾在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大会上做特邀报告进行分享。
同时他还不断将最新科研成果和工业界最新技术和案例引入课堂,并与IBM、微软、SAP、亚马逊、谷歌、EMC等一批一流企业长期合作,通过共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共建实验室和教学资源引入、请企业导师进课堂等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让同学们能接触到业界最新技术和信息,避免课程内容与产业发展前沿和趋势脱节太远。
朱老师有着丰富的青少年科普工作经验,他也将这些经验移植到授课过程中,将晦涩复杂的课程内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平缓了计算机课程较为陡峭的学习曲线;同时他还会有意识地将一些最新考研、实习、面试常见内容穿插其中,让同学们发现原来自己学得貌似枯燥的内容原来真的是有用的,而且我原来也是可以应对的,既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又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和干劲。
他还根据计算机行业的特色,对标国际一流高校和产业需求,大幅修订课程内容组织和考核方式,将授课内容、课堂演示、课程实验等都围绕一个具体实践项目来推进,形成了具有软院特色的情景实践式项目考核方式。同时利用计算机专业优势,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MOOC、翻转课堂、项目制教学等新理念新方法,积极建设和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多门课程入选和完成了校在线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并成为首批教育部软件学院MOOC课程建设示范项目之一。
通过以上种种努力,朱老师所教授的课程深受学生好评,课程评教长期维持在4.9左右,多门课程多次获得5分满分的评教成绩,是学院中仅有的几位获得过5分评教的任课老师;还曾先后获得校“最受毕业生欢迎的老师”和工程硕士“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两次获得教育部-IBM优秀教师奖(全国10人)。
亦师亦友,生涯发展中的引路人
朱东来老师进入软件学院后,曾担任过多个年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辅导员,多年学生思政工作经验,使他深切体会到本科生阶段是年轻人理解世界、认知国情和三观构建的重要时期,而当代青年学子成长于深化改革、科技创新、信息爆炸的新时代,具有独立思考、知识多元、批判性强等时代特点,必须使用学生们愿意接受的方式,才能达到更好的引导和教育目的。他将时事热点案例穿插在课程教学中,还在课程内容中安排了专门的职业道德和法律准则讲座,从而引导学生时刻注意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可能影响,提升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得学生能顺利发展。
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使得他对学术界和工业界情况非常了解,也有着丰富的校友和学生资源。他将这些社会资源和学生工作经验结合起来,在同学出国、就业、实习、科研、创业、生活等各方面遇到困惑和问题时,都能够耐心地予以倾听,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予合适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有的同学想要出国,但不清楚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哪些学校哪些专业比较合适,他就根据自己的了解给出建议,还帮助联系在读的师兄师姐,让同学了解到更详细的一手资料。当同学撰写申请文书没有思路时,又从导师和招生考官的角度帮助出谋划策,给出建议。不少同学对职业发展路径有所迷茫,他就积极联系企业,一方面请技术人员到校开设讲座,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企业走访参观。有同学有志于科学研究,他就帮着介绍学院实验室的情况,指导学生从科创竞赛开始逐步接触和掌握科研入门的方法。有同学有创业的想法,他就帮着一起分析商业模式,推荐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并为学生在孵化器和投资人间牵线搭桥。当有同学陷入暂时的低谷时,他能够主动发现和关心同学,用以前师兄师姐的种种案例安慰和开导同学,并积极联系辅导员和教务员,为学生寻求可能的扭转途径,让学生有走出低谷获得学位的可能。他还主动为毕业班同学介绍最新的就业、落户甚至租房信息,提示他们关键的时间节点和可能的陷阱,让同学们能够顺利地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
在他的帮助下,一批又一批同学顺利地走出校园,走入自己心仪的人生下一站。很多同学虽然已经毕业了十几年,但仍跟朱老师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和频繁的互动,在遇到一些重大抉择的时候,还是愿意听听朱老师的建议,就像当年在校园里一样。这些年来,他曾先后获得校“学生评比最佳辅导员”称号和“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复旦大学十佳研究生导学团队”等荣誉。
(转载自 复旦白泽战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