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简介

复旦大学系统软件与安全实验室以“为国家铸坚盾,为行业育英才”为初心,将助力提升我国网络空间的安全攻防能力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治理体系为主要目标,长期致力于移动系统安全、人工智能安全、无人驾驶系统安全、区块链安全、隐私保护等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技术和治理研究。实验室相关工作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得到高度评价,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国际封锁,多项成果在华为、百度、支付宝等龙头企业形成应用,服务全球数十亿用户的安全需求,是一个具有一定全球影响力、文理学科融合发展的特色科研团队。

实验室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6名,讲师5名。学术带头人杨珉教授系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网络空间安全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现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上海市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研究所执行所长等职务,曾获国家网络安全优秀教师、上海市网络安全工作特殊贡献个人、上海青年科技英才、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等荣誉。实验室先后在CCS、SECURITY、S&P等网络安全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名列国内前茅;研究发现曾多次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成果入选973 重大成果和突出进展、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成就,获中央网信办颁发的2021年度最具价值漏洞奖;主持的973、自科基金重点、科技部重点研发、华为、百度等各类项目总经费超过9000万元;由阿里公司投入1500万元共同建设“复旦-阿里应用程序安全联合研究中心”,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实验室师生143人,以学生为主体的复旦大学白泽战队(WhitZard)已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总决赛冠军(2023,2022,2021,2020)、DEFCON AutoDrive CTF第一名(2022,2021)、第一届中国研究生网络安全创新大赛一等奖(2022)、全国高校网安联赛团队赛特等奖(2020,2019)、Trend Micro CTF国际赛全球总冠军(2020)等40余项国际国内顶尖安全攻防比赛冠军。

实验室有着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和优良的工作环境,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拥有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国际学术交流和校企合作频繁,为学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曾入选“2021年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19年复旦大学十佳研究生导学团队”,并作为5个经典案例之一被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编撰的《复旦大学恢复研究生教育40周年》所收录。

人工智能安全

全方位、多领域的AI理论功底和安全攻防技术积淀全方位、多领域的AI理论功底和安全攻防技术积淀。

软件供应链安全

聚焦开源软件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风险,通过漏洞信息增强、成分分析、漏洞检测等技术,实现对开源软件漏洞的全方位预警、定位和治理。

移动安全

研究移动操作系统和移动应用的业务逻辑安全、恶意软件检测、隐私保护和威胁感知与防护技术。

无人驾驶安全

专注于智能网联车安全,涵盖无人驾驶安全,车载系统安全,车云数据安全等,护航智能化的交通出行方式。

网络犯罪治理

围绕网络犯罪全链路打击,通过定位、甄别、感知多类黑产实体的欺诈场景,为清朗网络空间环境提供治理引导。

Web安全

聚焦于Web应用程序的安全研究,通过检测未知漏洞、评估漏洞影响范围、以及研究漏洞修复策略,从多个维度提升现有Web应用生态系统的安全性。

固件安全

聚焦于多场景,多方位嵌入式系统固件安全分析技术。涵盖车联网,企业物联网,家用物联网等关键嵌入式系统应用场景。

操作系统安全

致力于桌面和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全研究与攻防实践,涉及漏洞挖掘、漏洞分析、漏洞利用等领域。